今天的博士生是怎樣訓練的?(in English)

Edward Tsang 2016.09.30

有了這重重保障,今天的博士生得到更好的訓練? 未必!


三十年前

三十年前的博士學位是怎樣讀的?博士接受導師一對一指導,直至讀完為止。學業進度緩慢的可以慢慢讀,學生有投訴可以換導師。

今天

今天的博士學位是怎樣讀的?博士生接受導師一對一的指導,每四至六個月與導師一同見「博士生督導委員會」,説服委員會:(1)學生有足夠進展,(2)導師給予學生充分的指導。換言之,學生與導師都是監督對象。

「博士生督導委員會」會要寫一個報告,交給「研究生進度監察委員會」。該委員會的職責是判斷:(1)學生是否有足夠進展,(2)導師有否給與學生充分的指導,(3)「博士生督導委員會」有否充分發揮督導作用。換言之,學生、導師與「博士生督導委員會」都是監督對象。

研究生進度監督委員會要寫報告,向研究院院長交待。

今天的學生得到更好的訓練?

有了這重重保障,學生必然能夠完成學位,而且比三十年前的學生得到更好的訓練?

未必!沒有能力或沒有責任感的導師仍然可以把所有研究責任放在學生身上。 漠不關心的委員會可以保證所有文件填妥,向上報導下面填報的進展。 學校可以勒令進展不佳的學生退學。

最後,如果學生失敗了,校方所有成員都不會有任何損失,亦可以向任何人交待。

除了有責任感的導師外,沒有人關心學生能否完成學業。

有責任感的導師,在三十年前的制度下,仍然會是好老師,只是三十年前,學生和老師都不必向多個委員會交待,可以更專心做研究。

[End]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