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推行國民教育,引起不少爭議﹐事件己提升至勝負之爭﹐檯面的理據已經越來越沒關係。這場鬥爭不斷升溫﹐我認為政府不會贏﹐立刻撤回政策似是最佳選擇。
香港政府推行國民教育,引起不少爭議,反對人士組成「民間反對國民教育科大聯盟」,其中包括由學生主持的「學民思潮」和由家長組成的「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
政府發放的教材,主要內容是教育國民積極人生、多元化思考、認識國家結構,合理之至,並無不妥。
爭議焦點是教材極度推崇共產黨,要求學生愛中國,「以做中國人為禜」,「看見國旗升起時感情激動」等等。
將偏頗言論混入正面教材,很容易令人懷疑整個國民教育的意圖,加上有些維護國民教育的人公開支持「冼腦」及「愛國教育」,更令巿民對國民教育起疑。這些支持者其實是幫倒忙﹕
即使是一個好政策,在民意沸騰的情況下,也不能推行,更何況明顯有偏頗的政策。
教育局長吳克儉上任之初,也承認為國民教育指引內容有偏頗,但翌日改變口風,認為問題 不大。這表現令人懷疑香港政府受制於幕後主腦。
特首梁振英說在沒有「撤銷」或「不撤銷」的前提下,所有內容都可以商量,這個 說法本來甚為合理。但反對人士既已懷疑政府的動機,合理言論亦難被接受。
政府成立了一個委員會,檢討國民教育政策,由頗有公信力的前平等機會委員會主 席胡紅玉主持,並邀請反對派人士參加,但遭反對派人士拒絕,理由是委員會絕大 多數成員都是政策支持者,只有四五個反對人士代表,檢討結果幾可預測。
反對派拒絕參與談判,原因是不信任政府有談判誠意。其實政府如果真的有誠意檢討政策,大可以擴大委員會,容納半數支持、半數反對人士。
反對人士正在佔領政府總部,而且不斷有人參加絕食,運動得到上十萬人支持。絕食把注碼增大,事件己提升至勝負之爭﹐檯面的理據已經越來越沒關係﹐討論範圍已離開國民教育。
反對政策的人,覺得同被壓迫,所以互相支持,感情每天增長﹐更不斷有老師﹐歌星﹐藝人等聲援﹐聲勢日壯。
共產黨最明白群眾力量,勢不可擋。我不相信政府會贏這場鬥爭。立刻撤回政策,當然有損政府威信,但長期的鬥爭﹐對政府威信損害更甚。這場鬥爭不難變成另一次八九民運﹑或中國版茉莉花革命的開始。
[End]
相關文字: 中國近代史課堂實錄
All Rights Reserved